Search

【為什麼媽媽已經這麼努力了,孩子內在需求還是沒有被滿足呢】

看到這位媽媽的來信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為什麼媽媽已經這麼努力了,孩子內在需求還是沒有被滿足呢】

看到這位媽媽的來信,內心很感慨。

每個媽媽都如此地努力,但孩子的問題總是不斷地產生。

這位媽媽已經被逼到瀕臨崩潰,晚上卻只能偷偷哭了。

為什麼愛孩子這麼難?為什麼教養孩子這麼難?

曾聽過教養界前輩陳子蘭老師說:「如果我們教養孩子會感到很費力,那可能我們的方式是不對的。」

如果是這樣,要怎麼修正自己目前的方式呢?

一般來講,在有限的文字與時間限制下,我會直接提供方法和建議給提問者;但對於以下這位家長,我比較想探討照顧者內心的層面。因為我感到他似乎已透過照顧孩子,找到小時候自己的影子了。

這是值得欣喜的,因為「孩子來到這個世界,會幫助我們去面對以及療癒我們小時候的自己」。

讓我們一起來看這個個案。

羅老師您好:

我是個無助瀕臨崩潰晚上只能偷偷哭的媽媽。一直都有在關注老師您的教養理念,只是知道要溫和且堅定卻還是常常又對孩子生氣,直到某天看了老師您的視頻提到「孩子來到這個世界,幫助我們去面對以及療癒我們小時候的自己」

我簡直崩潰的哭了,句句說中內心深處的那個害怕那個小時候不被肯定的自己,教育真的好難,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,只是努力想做一個好媽媽…卻沒有做好…

我的小孩三歲兩個月,我白天自己帶,下班有先生幫忙,長輩都在南部無後援,最近孩子什麼都「我要馬麻抱」(我曾在想是不是3歲戒奶嘴時我跟他說如果想嘴嘴馬麻可以給他抱抱開始的)

比如他做錯事(我會握他的手)想跟他說話,他就哭著「我要馬麻抱」

我問他你剛剛為什麼這樣?因為我要馬麻抱啊(問什麼就是這個答案)

想要我抱時,我沒有馬上抱他,他就會歇斯底里的大哭大鬧大尖叫,而且越哭越厲害,我有離開現場不理他或跟他說不哭了再抱,他還是一直哭,然後才說「好啦好啦沒有哭了馬麻怎麼沒有抱」(用跳的,手一直甩來甩去,帶著哭聲)。

或是在哭時我在跟他糾正不能怎樣的時候,有第三者介入,他也會哭的更大聲說別人不要,(不准別人說他,只能我說他不是,包括爸爸)
或是睡覺起來沒睡飽起床氣更可怕,一定要賴在我身上,不抱也是很大哭,(午睡我會主動叫起床,因為沒有叫起來晚上都要耗到十點十一點才能睡😭) 可能加上最近疫情狀況很嚴重,因為沒得放電….

有時轉移注意力,我們去吃餅乾玩玩具,他就會「我要馬麻抱吃馬麻抱玩」
他哭鬧時我有馬上抱他過,他就沒哭了,只是這些過程常常重複上演著。
人家說不能一直這麼順他,在他哭就抱他,以後他每次都用這個方式。

想請問老師我應該在他哭要我抱時,馬上二話不說抱他嗎?

我應該怎麼跟他溝通?用什麼方式可以改善一直要我抱?(我真的沒力氣一直抱了)從baby抱到我的腰痛一直沒好,隨著年紀越來越大也抱不動了。

我回娘家爸媽看到直搖頭,只是說馬上送他去上學就好了…(上學了真的就會改善嗎?),感覺有得面對留一個分離焦慮的過程…

晚上睡覺也只能我陪還一定要抱著他,沒抱也是一直ㄏㄞ…手一定要放他身上…(怎麼做才可以讓他不要只跟我睡覺?多大才可以訓練分房睡?)

其實我一直想寫信給老師,只是最近越來越崩潰,我這兩天才開始學習老師說的靜心,第一次做眼淚直流,可能想到自己小時候、可能想到自己帶給孩子太多傷害他才會這樣…

……….

你好我是羅老師。

辛苦你了。

孩子想要大人抱很正常,但如果太頻繁,可能是孩子「尋求過度關注」的表現。如果你有看過的的書,相信會瞭解這樣的情形是來自孩子內心歸屬感與價值感不足所致。但為什麼媽媽已經這麼努力了,孩子這份內在需求還是沒有被滿足呢?這是值得探討的。

親子教養專家陳子蘭老師曾說過,如果我們教養孩子會感到很費力,那我們的方式是不對的。不對的教養方式是來自錯誤的教養觀念,而錯誤的觀念則來自從小到大我們被教養方式,以及隱藏在我們內心的冰山。

所以如果想要從費力到不費力,我們必須重新學習,並檢視自己內在不斷改進,日新又新。

想要被抱的孩子,是因為他內心想要跟大人有連結、想要確定這份愛;媽媽你跟孩子的連結如何呢?

你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連結,又是如何的呢?

很欣喜你開始做靜心練習了(這是進步的根本),你說你想到自己小時候會一直流眼淚,是想起什麼事了?這眼淚,是因為難過嗎?

是害怕嗎?是委屈嗎?

是受傷嗎?是孤單嗎?

當時,發生什麼事了?

你說:

『比如他做錯事(我會握他的手)想跟他說話,他就哭著「我要馬麻抱」』

『想要我抱時,我沒有馬上抱他,他就會歇斯底里的大哭大鬧大尖叫,而且越哭越厲害』

你不馬上抱他的原因是?

而當他越哭越厲害時,你心裡面的感受是什麼呢?你想著的,又是什麼呢?

要怎麼樣,你才會抱他呢?

做錯事的孩子,值得被愛嗎?

小時候做錯事的你,值得被愛嗎... ?

另外你說:

『句句說中內心深處的那個害怕那個小時候不被肯定的自己』-

小時候的遭遇,有影響你現在看待做錯事的孩子嗎?

小時候的遭遇,有影響到你現在對待他的方式嗎?

你認為孩子犯錯,應該要抱嗎?

內心深處,你希望擁抱他嗎?

小時候的你做錯事,希望被擁抱嗎?

做錯事的自己,值得被擁抱嗎... ?

以上這些問題,是我想邀請你想想的。你可以慢慢體驗,從感受出發,把一個一個問題的答案寫下來,這能幫助你梳理內心。

「孩子來到這個世界,會幫助我們去面對以及療癒我們小時候的自己」- 是的,而且我替你感到欣慰,因為你已經開始走在療癒小時候自己的路上。

謝謝你的來信,也謝謝你對自己與孩子的在乎。

如果有機會,希望能與你見面。若有參加我們的活動,請務必在現場舉手提問,讓我有機會與你對話。

祝福。

#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
#探索原生家庭工作坊
#羅寶鴻正向教養工作坊


Tags:

About author
AMI國際蒙特梭利協會0~3歲、3~6歲認證專業導師,有近20年幼兒教育經驗,在台灣北、中、南等地區舉行過數百場演講、家長講座、及師資訓練課程。多年來在幼兒教育的耕耘獲得許多家長的信賴,面對家長教養煩惱的諮詢,以最親切又專業的態度回覆,其堅定而溫和的文字,總是能療癒每個因為教養而焦躁不安的爸爸媽媽。 著作: 1. 【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】 -榮獲2020年金石堂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一名 -榮獲2020年博客來親子教養書藉年度暢銷榜第二名 2. 【蒙特梭利專家親授: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】
羅寶鴻老師 - "For the Love of the Child."
View all posts